第六百零一章 风水轮流转,已到提亲时
尽管万寿节当日皇帝御奉天门受百官和四夷使节朝贺,那情景乃是迁都北京以来最盛大的一次;尽管教坊司特意编排了最新的贺万寿之曲,曲调极尽庄肃;尽管翰林词臣及勋贵于寿筵上应制赋诗,颂圣之词数以百计……然而,想必万寿圣节的普天同庆,前一日发生的两件事方才是大大小小的官员关心的焦点。
万寿节前日,皇帝阅府军前卫,因将士用命,大悦,赏赉钞币有差,赐皇太孙天子剑。
万寿节前日夜,永平公主子李茂芳自缢于西宫。永平公主坐教子失道,幽闭府中。
尽管随着汉王和赵王的先后见罪,太子的储位看似不可动摇,但由于之前太子两次监国期间都由大臣因故被杀或是下狱,仍是有人心存几分不可告人的念头。可现如今皇帝一头赐皇太孙天子剑,一头却又因先头犯下大罪的李茂芳之死迁怒永平公主,这此消彼长间的名堂,就是瞎子也能看得出来。于是,哪怕是赵王万寿节这一天随班朝贺,两年多来头一回出现在人前,也鲜有希冀从龙之功的人上前巴结,大多数人都本能地躲着这位复出的亲王。
对于这样的局面,朱瞻基自然是高兴得很。他没想到,就在自己请朱棣大阅府军前卫的这一天,竟是还出现了这样值得高兴的插曲。眼见父亲这么多年来饱受汉王赵王压制,勋贵之中不少人至今还畏惧汉王的武勋威风,他心里自是恨得牙痒痒的,因此前一次赵王谋逆的事情他始终耿耿于怀。如今虽说赵王开释,李茂芳却死了,无疑也是解气得很。
“天作孽,犹可恕,自作孽,不可活!永平公主若是安安分分当她的公主,少掺和那趟浑水,自然是好过得很,偏她非要跟着两位皇叔一条道走到黑!”
此时此刻,他在明德斋中来来回回走了几步,又想起赵王朱高燧万寿节那天脸色勉强的模样,不禁大是快意,撂下这句话后又转头对屋子里的陈芜说:“陈芜,你说张越是不是福星?帮我解决了老大的疑难不说,而且还带来了这样的好运气。”
情知朱瞻基是人逢喜事精神爽,陈芜自然得投合这位主儿的口气,连忙附和道:“殿下,还不止这些呢,乾清宫那边捎来话,说是您送上去的贺礼皇上喜欢得很,直接摆在了东暖阁的架子上。太子妃前去请安的时候,皇上还对太子妃夸奖您文武双全,智勇兼备。”
由于从小的严格教导,朱瞻基对朱棣的夸奖自然是极其注重,此时不免笑了起来:“说起来,如今就连那几个难对付的老夫子念叨我的次数都少了几回。往日他们只知道稍有不如意就去皇爷爷那里告状,现如今皇爷爷赞我一句文武双全智勇兼备,他们就都消停了!说起来,我这些侍读侍讲中,学问人品还是王师傅最好。对了,我昨天提到的那块镇纸,你晚些时候送去张府,顺便和张越说一声,让他在兵部好好呆着,什么外放知府都是流言。”
永乐年间用兵极多,但由于朱棣在用兵事上往往乾纲独断,兼咨五军都督府,因此兵部在实权上头并不算太显眼。而兵部四司中,武选司最显赫,职方司最关键,武库司虽说油水多,却也得有命去捞,而车驾司则完全是冷衙门。万寿节之后,张越就从武库司迁职方司,试职方司郎中,这几天便是不停地和北边军报打交道,却还要应付各种莫名其妙的恭贺。
“大人,小的可是听说了,您就要迁松江知府了!”
“大人,这潞州府盛产茧绸,乃是山西最富的地方之一,瞧着您的年纪,若是您当正印官,百姓恐怕都得不信呢!”
“这三年知府之后便是布政使,布政使任满回朝至少就是尚书侍郎,指不定大人到时候就是咱大明朝最年轻的七卿了!”
张越自己都不知道这传言从何说起,又为什么都死揪着自己要出去当知府这一条,最初觉着又好气又好笑,渐渐地就感觉有些不对劲。要知道,他去皇太孙宫原本就是临时的差遣,恐怕是皇帝看着没打仗,所以答应了朱瞻基的请求而已。如今哪怕是迁了职方司郎中,却只是试职,原本的职方司郎中仍在,他并非立刻任职。
这外放知府根本连影子都没有,究竟是谁那里传出来的?
由于如今并没有紧急军务,因此一过申时,各衙门就渐渐散了。六部衙门不同于光禄寺太常寺等闲地方,申末时分方才正式散衙。出了屋子的张越本想伸个懒腰解解乏,可却瞧见不少往外走的同僚下属都笑着和自己打招呼,他只得忍住了这冲动,径直来到武库司的司房。果然,空荡荡的屋子里只剩下了万世节一个人,他这才放肆地活动了一下腿脚。
“老万,都什么时候了还磨磨蹭蹭的,赶紧,错过这个村可就没那个店了!”